绥哥儿那眼神,是真让人后背一凉——小小年纪就透着股老谋深算,像极了他那位心思深沉的亲爹假皇帝。 说他适合当皇帝,还真没说错。能在知道亲爹杀了瑾妃后,依旧蛰而不发、隐忍蛰伏,这份沉稳和早熟,可不是普通孩子能有的。按这性子长下去,将来多半是个沉稳果决又狠厉的君王,毕竟帝王之道,心慈手软确实走不远。 可这事儿细想就唏嘘:当年真假皇帝原是双生子,假皇帝费尽心机,把真皇帝的孩子赶尽杀绝,如今他自己的儿子稳坐皇位,哪怕他早已身死,也算是以另一种方式“赢”了。真皇帝一家满门冤屈,正统血脉断绝,到头来皇位还是落在了“窃国者”的后代手里,太后不承认又如何?民众不知情又如何?事实就是这么拧巴。 最悬的还是燕迟这个摄政王。历史摆在那儿,功高盖主的王爷,碰上心思重的小皇帝,结局大多难善终。周生辰的例子就在前,谁能保证绥哥儿不会走着走着就变了?信而生疑、忠而被谤,到时候怕是躲回朔西也难逃命运,搞不好就成了第二个父王,甚至第二个周生辰。 可话又说回来,正统与否,在百姓眼里或许没那么重要,能勤政爱民就行。只是这剧情绕来绕去,从双生子中的假皇帝到他儿子,皇位始终没回“正道”,也是够让人意难平的。 你们觉得,绥哥儿这眼神背后,藏着的是一代明君的潜质,还是又一场权力悲剧的开端?